Wednesday, March 26, 2025
看到神蹟以後人的反應~瞎子得醫治
約翰福音第九章記載耶穌醫治了一個生來瞎眼的人。 面對這樣的神蹟,眾人有不同的反應。
鄰舍:把得醫治的人帶到宗教領袖面前,讓他們定奪。
法利賽人:這日是安息日,行神蹟也算不守安息日的律法,這人一定不是從上帝而來的。或許被醫治的人根本不是瞎子,得把他父母叫來問問。
父母:確定兒子生來瞎眼、如今可不看見。但懼怕被趕出會堂、便說兒子已然成年,找他去吧!(猶 太 人 已 經 商 議 定 了 , 若 有 認 耶 穌 是 基 督 的 , 要 把 他 趕 出 會 堂 。)
面對法利賽人第二次詢問,得醫治的人:
25 他 說 : 他 是 個 罪 人 不 是 , 我 不 知 道 ; 有 一 件 事 我 知 道 , 從 前 我 是 眼 瞎 的 , 如 今 能 看 見 了 。
26 他 們 就 問 他 說 : 他 向 你 做 甚 麼 ? 是 怎 麼 開 了 你 的 眼 睛 呢 ?
27 他 回 答 說 : 我 方 才 告 訴 你 們 , 你 們 不 聽 , 為 甚 麼 又 要 聽 呢 ? 莫 非 你 們 也 要 作 他 的 門 徒 麼 ?
28 他 們 就 罵 他 說 : 你 是 他 的 門 徒 ; 我 們 是 摩 西 的 門 徒 。
29 神 對 摩 西 說 話 是 我 們 知 道 的 ; 只 是 這 個 人 , 我 們 不 知 道 他 從 那 裡 來 !
30 那 人 回 答 說 : 他 開 了 我 的 眼 睛 , 你 們 竟 不 知 道 他 從 那 裡 來 , 這 真 是 奇 怪 !
31 我 們 知 道 神 不 聽 罪 人 , 惟 有 敬 奉 神 、 遵 行 他 旨 意 的 , 神 才 聽 他 。
32 從 創 世 以 來 , 未 曾 聽 見 有 人 把 生 來 是 瞎 子 的 眼 睛 開 了 。
33 這 人 若 不 是 從 神 來 的 , 甚 麼 也 不 能 做 。
34 他 們 回 答 說 : 你 全 然 生 在 罪 孽 中 , 還 要 教 訓 我 們 麼 ? 於 是 把 他 趕 出 去 了 。
後來耶穌又遇見他
35 耶 穌 聽 說 他 們 把 他 趕 出 去 , 後 來 遇 見 他 , 就 說 : 你 信 神 的 兒 子 麼 ?
36 他 回 答 說 : 主 阿 , 誰 是 神 的 兒 子 , 叫 我 信 他 呢 ?
37 耶 穌 說 : 你 已 經 看 見 他 , 現 在 和 你 說 話 的 就 是 他 。
38 他 說 : 主 阿 , 我 信 ! 就 拜 耶 穌 。
這個得醫治的人是個誠實的人。他誠實面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神蹟,不懼被社會排斥。他有正確的神學思想及𨗴輯,知道神蹟(sign)直指被上帝差遣而來的人。真是眼瞎心不瞎!
我們遇見神蹟的時候,又是什麼反應?我們會因為人造的規劃與勢力而選擇拒絕上帝嗎?千萬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再一次錯失與上帝和好的良機!
Friday, March 21, 2025
關於守安息日的聯想:不可遺漏的「以致於」
耶穌在安息日治好了患病三十八年的人,挑戰了痼守安息日的猶太人。安息日的確是要人停下手中的工、但為的是可以專心敬拜神。如果沒有去敬拜神,那些不准做這、不准做那的條文都沒有意義。好幾個以來一直努力斷捨離的我也因此悟出一個道理:如果我沒有一個斷捨離之後的目標,單純的斷捨離最終也會讓我興致缺缺、堅持不下去。 斷捨離大師Joshua Becker提到每晚睡前除了把東西歸位之後,可以把聖經,球鞋、運動服擺出來,第二天會晨耕丶運動的機率就會更大。是啊,少了「之後」的行動,斷捨離只是一個機械性的動作,機器人都可以比我們作得更好,不值得作為我們的目標。但是只要我們不漏掉斷捨離之後可以讓我們更自由更從容地做榮神益人的事,斷捨離就是一件美事。
基督教有禁食,但是若沒有帶出之後的敬拜,禁食也是一個讓人可以躲在背後的宗教儀式。讓我們不要忘記做那不可少、不可遺漏的事!
Sunday, March 2, 2025
那雙舉起來的手
有些發生在我們小時候的事,我們其實沒有記憶,乃是從父母口中得知的,卻在我們的人際關係中扮演重大的角色。 我的母親對於教導我們兄妹彼此相親相愛很有智慧。我常常聽她對我的兩個哥哥說'妹妹只有一個、要多疼她。'雖然我長大以後,發現其實對我大哥來說,他也是只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對我二哥來說,他也是只有一個哥哥,一個妹妹。對我媽媽來說她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只有」這個概念只應用在我媽媽身上。但當時聽到我媽媽和哥哥們這樣說我,我還是頭抬得高高的,覺得自己理所當然要受寵愛。母親也常提起,我小時候有一次把二哥的作業撕壞了。大我四歲的二哥又氣又急,舉起手來要打我,看著不知道已闖了大禍的我,高高舉起的手卻怎麼也打不下去。二哥小學的時候,老師給的作業很多,花很多時間抄寫課文。多到我還記得他會在祖母的房間寫功課,祖母不時尋問二哥作業進展如何,二哥會報告'又寫了一行'等等。二哥的功課就在祖孫二人的一答一問之間做完了。雖然我不記得我撕破了他的作業,但想來他一定氣極了!媽媽用這件事情告訴我二哥有多麼疼我, 我也因此心存感激,覺得自己也要對二哥好一點。
有一個牧師講到有一個小孩威廉常常不守規矩、多次被送去校長室受管教。有一天威廉又被送進校長室。對威廉毫不陌生的校長這一次決定用另一種方式來處理。 校長問他,'這一次又是爲了什麼被送進來?' 孩子說:'我打了亨利的肚子'。'那你知不知道會受到什麼處罰?'校長問。孩子把手伸出來,說'會被打手。'校長起身,右手高高舉起一支木尺。倔強的孩子伸出來的手挺得筆直,眼睛動也不動,沒想到忽然之間校長把另一隻手放在孩子的手上,承受那落下的木尺。高高落下的木尺打在校長自己的手上,威廉一點沒有被打到。校長的這一個舉動其實是很符合聖經的處理方式。孩子做錯了事,不得不罰,但校長憐愛這個孩子,用自己的手去承擔孩子應得的處罰。威廉因感受到校長的愛而不再反叛,為了不傷校長的心終於開始循規蹈矩。
如果我能夠理解二哥高舉而沒有打下來的手是愛,我怎能不理解上帝差遣耶穌為我上了十字架也是爲了愛?我們犯了罪,沒有活出上帝起初造我們的榮耀,我們就得罪了神,惹動上帝的忿怒。但我們犯罪當受的刑罰卻落在耶穌的身上,被免了刑罰的我們怎能不心存感激來稱頌上帝奇妙的恩典?怎能不作一個全新的人?
約翰福音第五章記載耶穌在畢士大池醫治了一個病了三十八年的癱子。但因為這事發生在安息日,被猶太人視為犯了安息日的律法。得到醫治的人居然還舉報了是耶穌在安息日醫好了他、造成猶太人逼迫耶穌。 同樣經歷恩典(得到不配得的對待)的孩童威廉卻和校長展開一個有愛的關係,也成為一個不再讓人頭疼的孩子,這後果是多麼的不同!耶穌對那被醫好的人說,'你已經痊癒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厲害。'蒙了恩典的人當追求更大的恩典,因為耶穌來不僅是要叫我們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Subscribe to:
Posts (Atom)